欢迎访问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网站!

学校创始人——汤尔和


他是早期同盟会成员并成为孙中山的幕僚之一; 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;

他是西医学校在中国创建的开拓者并出任首任校长; 他倡导并推进解剖法令在中国的确立和实施;

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府中的教育总长;

他的一生是在近代中国的动荡中度过的,同时期的许多名人和他都有交集,也注定了他的一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;

……




汤尔和(1878~1940),原名鼐,字调鼎,晚年号六松老人,汉族,浙江省杭县(今杭州市)人。著名医学教育家、组织学家、解剖学家,民国时期的政界人物。北医创办人,中国西医教育的重要开拓者。

汤尔和祖父为官,但秉性刚正清廉,并没有留下多少家产,父母在他三岁时先后病逝,其后祖母独自抚养他。后祖母带着他前往出嫁到江苏淮城的姑母家生活、成长。十一岁时祖母故去,姑母一家继续抚养他,并为他请程姓先生教习古文直至十九岁。十九岁后任武姓家庭教师。


1.png


1900年,就读于杭州养正书塾,师从陈黻宸,与同窗马叙伦、杜士珍并称“三杰”。1902年随陈黻宸在上海创办《新世界学报》,投身新思想、新知识的传播活动。梁启超曾以“《新民丛报》社员”的名义盛赞“新出之《新世界学报》,魄力亦有大惊人者”,文章之锐进,理想之烂斑,实本社记者所深佩”。这两年的办报经历,无疑激发了汤尔和济世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。

1903年,东渡日本留学,就读于成城学校,学习军事专业。在日本期间,他参加过东京的抗清反帝活动,加入了同盟会。4月,他和其他五百多名中国留学生聚集在东京锦辉馆,声讨沙俄侵占东北的行径,并被推为拒俄义勇队临时议长,和钮永建归国,谒北洋大臣袁世凯请缨,并在上海爱国学社发表演说,宣扬国民教育思想, 呼吁反清斗争。1904年,日本回国,在浙江高等学堂做音乐教员。

1905年结婚,夫人同为音乐教师,性情直爽,生活俭朴。

1907年,再次留学日本,学医学,就读于金泽医学专门学校,而后转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,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

1910年回国,时年三十三岁,是两个孩子的父亲。回国后,先后任杭州热带病学研究所所长、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医、浙江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教务长,并当选浙江谘议局谘议。同年创办浙江病院,自任副院长兼内科医师。



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。武昌起义后,代表浙江赴武昌,出席各省都督代表会议,12月14日,在南京举办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全体代表会议上,被选为临时议长,广东代表王宠惠为副议长。12月25日,在上海迎接并陪同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赴南京出任临时大总统,当时有“医生议长,产生医生总统”的一段佳话。

1912年,中华民国成立,出任浙江都督府民政司佥事。同年10月,受政府委托,本着“不搞中西合璧,要办就办一所专门教授西方医学的高等学府”的理念,在北京建立起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——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(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)。民国政府购买了医学实业馆拨付给学校作为校址,10 月 26 日,教育部正式颁发木制印章。

2.png

汤尔和就是在旧屋数十间、旧显微镜一台、中国旧医书数十本、开办费八百元的状态下,与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周颂声、孙柳溪等人一道,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依靠本土力量开办的国立西医学校,从此改变了中国医学教育史。1912年10月至1915年12月,1916年8月至1922年4月,汤尔和曾两次亲任该校校长。

1913年初,汤尔和在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第一届开学典礼上对来自京、沪两地的七十二名学员发表讲话说:“学校目的,自主观言,在促进社会文化,减少人民痛苦。自客观言,西来宗教,都籍医学为前驱,各国的医学集会以及印刷物中,没有我们中国人的地位,实在是一件最惭愧不过的事。所以这所学校,不仅给诸位同学一种谋取职业的本领,使你们能挣钱,实在是希望诸位负起促进文明, 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的责任。”

建校伊始,学风之确立至关重要。经过大量医学知识的学习后,首届学生面临考试,有同学找到汤校长,希望可以在复习中划出范围,汤校长回答:“如果一个病人找你们看病,你们也会让病人划出疾病的范围吗?”(《汤尔和传)学生无语,发奋苦读。由此可见汤校长严谨学风的理念。

北医成立后,汤尔和于1912年11月24日即向教育部呈文请求公布由他起草的《解剖条例》。众所周知,解剖学被称为现代医学基础的基础。西方国家的医学教育普遍开设解剖学课程。然而在中国,人们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,形成了保全尸体的陈腐观念。不独普通百姓,就连中医界也对解剖尸体持抵触态度,医校的解剖课形同虚设。汤尔和认为,学习解剖不能纸上谈兵,仅凭挂图和书本知识是不够的,因此,他亲自起草条例,向政府陈述解剖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。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禁锢,解剖在当时尚无先例, 初次呈请未获批准。汤尔和并未放弃,反复请求,经一年多的努力,中华民国政府终于于1913年11月以内务部51号令的形式公布了《解剖条例》,从此,中国有了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为医学研究之目的的解剖法令。这是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的里程碑,伍连德博士称:“殊为我国医界前途喜也。”由于汤尔和的努力,中国医学校才得以打破旧俗,开设人体解剖学课程,其开风气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后人称道的。汤尔和此举,奠定了中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,对中国医学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1914年,北医设立了解剖教室,开设解剖课程,并在彰仪门(即广安门)外的菜户营购买墓地,专门安葬解剖后的尸体。每年4月30日举行的“解剖祭”上,汤尔和校长都会亲率全校师生前往墓地,扫墓植树,举行公祭,焚烧祭文,以感谢亡者为医学教育做出的贡献。

1915年2月15日,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附设诊察所开业(今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前身),院址就在后孙公园医学院本院的办公室楼下。当天患者只有三人,一个月后,增加到七十多人。

1915年8月,汤尔和等人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医药学会,该会主要成员为归国留日医学生,也吸收国内医药学专家参与。1916年8月,该会召开第一次常委会议,推选汤尔和出任会长并编辑出版《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会报》。该会的章程为:“研究日新之医药学,力求进步,以期学术之独立;联合海内外同志交换智识,以期同轨之进行;扶植我国医药教育;建议卫生行政法案,**政府,以促卫生行政之进行。”有人认为“在北洋政府时代,该会对政府卫生行政方针的影响大于中华医学会”。

3.png

1916年,受教育部的委托,汤尔和联合中华医药学会、博医会、江苏教育会共同审定医学名词。中国的医学名词,有些是固有的,有些译自西文,有些译自日文,还有研究者或是教书人自造的,非常不规范。教会所属的博医会曾经组织名词审查,将西文译成中文,但是由于中文基础问题,定出来的名字有很多很奇怪,并不合乎中西文的原意。汤尔和领衔组织后,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统一中国医学名词做出了贡献。

1917年,在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大会上,汤尔和被选为副会长。汤尔和在授课的同时,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学术著作,其中包括《组织学》《局部解剖学》《胎生学》《诊断学》《近世妇人病学》《解剖学提纲》《自然与人类学概论》《生物学精义》等医学和医学哲学专著三十余部。

汤尔和非常重视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,在他任职期间,每年都会派出优秀毕业生赴德国留学,学习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,此举壮大了师资队伍,培养了大批知名专家,也为学校重视基础医学教学和研究的传统奠定了基础。《汤尔和先生》一书中有这样的片段: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,成绩优秀的,留作助理,纯粹为研究学问,训练两三年后,学校派往欧洲研究。每年派出的人,都有研究成果发表在欧美各大杂志,以至于引来许多碧眼老教授的眼光询问:‘你们这个学校的历史,总在百年以上了吧?’他们哪里知道,仅仅不到十年的工夫,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就在学术界露出了头角。这是和汤尔和校长严谨治学治校所分不开的。”

63cff174ce3d44999b137c0609d9dcb3.jpg

1917年,在汤尔和的力荐下,刚从德国回国履职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,将《新青年》杂志带入北大。1919年,陈独秀遭到旧势力攻击,汤尔和听信了谣言,以“私德太坏”说服蔡元培又迫使陈独秀离开了北大,后来胡适也责怪汤尔和“不察”。

1920年,奉派赴欧洲考察医学;同年11月,国民政府任命他为接收东北委员。

1922年初回北京后,辞去了校长职务,潜心医学研究。住在西四北前口袋胡同6号。

1922年7月,任教育部次长。7月29日,因主张由关税值百抽五的数额中拨款29万元充作教育经费一案未被国务会议通过而辞职。同年9月,在蔡元培、胡适、梁漱溟等人的呼吁下,“好人政府”在吴佩孚的支持下成立,出任总理的王宠惠请汤尔和出任教育总长,但由于直系军阀的不容,“好人政府”只存在七十二天就垮台了。

5.png

1923 年东京大地震后,出任中国红十字会慰问使者赴日。

1925年孙中山病危时,与汪精卫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中西医辩论。他在《晨报》上发表《关于孙中山病状的疑问》,认为“中医要讲医理那是完全站不住的”;汪精卫则写《答汤尔和先生》,站在中医学的立场上为中医张目。

1926 年10月,任内务部总长,次年改任财政部总长兼盐务署督办。

1927 年1月12日,北京顾维钧内阁成立,出任财政总长。

1927年2月28日,因直系在与奉军作战中失败,与直系有关的汤尔和、罗文干、杜锡珪等总长先后辞职,

1929年3月,再次赴日本留学,后获日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。就在这年,社会上谣传鲁迅被捕,汤尔和误以为真,致信蔡孑民、王亮畴呼吁营救,此信转到了正在南京担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手中。汤尔和与鲁迅早年曾同期留学,做过朋友,在鲁迅日记中也记载,两人经常通信,赠书,相互探访,鲁迅曾到医校汤尔和处“读碑,乞方”。

1922年初汤尔和从欧洲回国后,两人中断了联系,汤尔和参政后,他们之间在政治思想上出现了尖锐的分歧。但当汤尔和误信鲁迅“嫌疑被捕,刑讯无供”的谣言后仍立即致信“系国重望”的蔡、王二人,表示“政治上日规,不宜再有文字狱,使迂儒悲恸”,称鲁迅为“近代小说名家,不可太得”,并请求“代为营救,宥其十死”,显出知识分子人格中宽善、良心、念情的一面。

1930年后,历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、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。

1931年3月,东北大学董事会成立,张学良任委员长,汤尔和、章士钊、张伯苓等任委员。九一八事变前后,汤尔和曾代表张学良与日本朝野疏通,试图缓和日本与张学良的矛盾。

1933年为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,参与与日本谈判并签订《塘沽协定》。1935年被日本指定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。


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,汤尔和正在日本,闻讯急忙赶回北平。

同年 10 月,日本扶植并筹建统一的华北伪政权,王克敏、董康、汤尔和、朱深、王揖唐、齐燮元等为筹备处成员。12月14日,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,汤尔和出任议政委员长兼教育部总长。

1940年3月,汪精卫的伪政府在南京成立,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,汤尔和任常委兼教育总署督办。当时他已患肺癌卧床不起,署务由伪教育总署署长方宗鳌代理。同年11月8日因肺癌病逝于北平。

在汤尔和的追悼会上,周作人致悼词,称他“切痛指摘时弊,重建文教正统”。虽然周作人说:“本人虽自壮年即与相识,但是交游却不甚频繁。”但他对汤尔和的尊敬和推崇是肯定的。1942年北京亚东书局出版传记《汤尔和先生》,作者“幼松”,周作人作序:“中国现在仅有的一点医药新学问的基础,可以说全是由汤先生建筑下来的。人类最高的文化无疑的是医学,因为人类最高的道德思想是仁,而医学乃是唯一的救人的学术。汤先生一生行事彻头彻尾是一个医家态度,即此可知其伟大之所在了。”

汤尔和对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不遗余力,卓有建树。

“医专本是北大的一部分,将来医专的发展亦即北大的发展。”在北京大学成立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上,汤尔和先生受蔡元培校长邀请曾在演讲中这样说,他的话在七十七年之后的 2000年4月得到了验证。